本期需重點關注的內容有:
1、精彩推薦:《重構財政發力工具箱,直達最終消費》
7月社融、信貸數據超預期回落,企業、居民信貸需求低迷,這主要反映了預期轉弱背景下實體融資需求不足的問題。針對預期轉弱、需求不足,目前最為有效的措施就是政府加杠桿,進而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傳遞給實體部門,幫助居民和企業紓困并激發經濟循環。首先,應盡快化解地產行業的潛在風險;其次,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復蘇的影響;最后,要想方設法持續促進居民收入增長。收入改善將提高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,是提振需求的基礎和前提。
2、共同關注提示
科技部等九部門:印發《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(2022—2030年)》。到2025年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,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.5%。其中提出,研發高效硅基光伏電池、高效穩定鈣鈦礦電池等電池技術,研發液態和固態鋰離子電池儲能、鈉離子電池儲能等高效儲能技術,研發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氫技術。。
貝川數據:央行時隔7個月再度調降MLF和逆回購利率10bp。央行8月15日開展4000億元MLF操作(含對8月16日6000億元MLF到期的續做)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,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,中標利率分別為2.75%、2.0%,均下降10個基點。經濟學家分析認為,央行縮量+降息,表明目前穩主體、穩預期、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,貨幣政策需要繼續保持適度寬松基調。
3、數據導航提示
08.15-08.19,棉花現貨價格收于15886.33元/噸,較08.12上漲1.27%。上周,受USDA供需報告預測大幅調減美棉產量影響,ICE美棉期價繼續大幅上漲,鄭棉期價亦跟漲,但國內棉花成交依舊偏淡,漲幅較小?,F貨方面,近期國內棉花價格運行態勢偏穩,貿易商和軋花企業積極銷售去庫存以緩解壓力,紡企根據生產情況按需補庫,保持隨用隨買的采購模式,此外,受疫情防控影響,疆內棉花倉儲貨物發運受限,且新年度棉花即將上市,棉花供應端壓力仍大。
08.15-08.19,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(BDI)整體處于下降趨勢,截至08.19報1279點,較08.12下降13.41%,為2020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,主要原因是海岬型船和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下跌。
下載鏈接:/《一周金融動態》第361期